惠光導盲犬學校校長 曾瀚霖
四月,又到了惠光一年一度的導盲犬宣導月。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活動是從南部開始。但和以往一樣的是,許多人對導盲犬存在價值認同的不足,全國皆然。惠光已經28歲了,身為國內第一家成立的導盲犬學校,也培訓出國內第一隻導盲犬。一路走來,與許多人一起努力,催生了許多相關法令,也喚起許多社會的關注。我們比任何人都要知道培育導盲犬的辛苦,而能讓我們堅持理想,繼續努力走下去的最大動力就是,我們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導盲犬對全體視障者的重要性與價值。
一隻導盲犬的作用,難道只能為服務一個視障者而存在?本人在台北一位朋友曾建議,為何不買一台TOYOTA,請一個志工來載一位或數位視障者上下班,再附贈十年的保養費,經費好像也差不多。而南部也有一位朋友甚至提出請菲傭代替導盲犬服務視障者的建議……
平心而論,若一隻導盲犬,只能服務一位視障者,最多七至八年,其成本效益的確較難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這也是過去20年來推廣導盲犬培育與宣導工作最大之阻礙。如果不能創造出導盲犬新的附加價值,則這阻礙將永遠不會消失。因此,經過多年省思,本人在去年首次提出賦予導盲犬新使命──替所有視障者清除路障的新論述及作法。
從去年開始,每一隻惠光的導盲犬,包括在寄養家庭時期、回學校訓練時期或工作期間,所有工作人員以及訓練志工等,在任何場合,只要發現無論是建築硬體設備,或軟體服務流程,可能會對包括沒有導盲犬的視障者造成傷害或不便時,就會立即回報到惠光,而台灣盲人重建院的各領域視障專家則會立即和惠光一起研擬可行之建議,提供相關機關單位進行改善。如此一來,因為要訓練及使用導盲犬,我們幾乎天天都在替視障者進行清除路障的工作。而直接受惠者,除了這隻導盲犬的使用者外,更包括在同一地區,成千上萬沒有機會擁有導盲犬的視障朋友,這才應該是導盲犬培育及訓練工作真正價值之所在。
期許社會大眾能支持惠光的導盲犬培訓工作,因為我們有能力讓導盲犬成為所有視障朋友的開路天使。
註:「開路天使計劃」,首次刊登於由台灣盲人重建院發行之〈重建報〉2012年4月號。